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道的秘密,万物轮回-《我在现代创建钦天监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一天,当天边再次传来隐隐雷声时,鬼谷子将那人叫进了屋中:

    “秦国此次出兵必败,这是天命之人所给的劫难。

    看来一切已成定数,你只需在云梦山中静心修炼,等到秦王称帝后,便是你下山之时。”

    那人听完,连忙恭敬地跪倒在地,向鬼谷子行了一个大礼:

    “学生徐福,谨遵师命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吱呀……”

    厚重的城门缓缓打开,李信挂帅出征,骑在高头大马上走在最前面。

    他身后跟着大批秦国士兵,城里城外都有不少民众在远远观望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知道,这是秦王派兵出征楚国了。这场蓄谋已久的战斗,终于要打响了……

    在李信出征后,秦王始终密切关注着战局的动态。

    前线不时传来的捷报,让秦王喜上眉梢。

    他多次在宫中设宴,想要款待朱庆阳等人,但都被他们婉言谢绝了。

    队员们心里都明白,不久之后,秦王就会得知李信战败的消息。

    那时,才是他们面临真正考验的时刻。

    韩风等人也曾与朱庆阳讨论过此事,但朱庆阳总是显得从容不迫。

    这种态度让队员们感到困惑,但在目前的情况下,他们也别无他法。

    李信挂帅出征后,一切的发展都与后人所知的历史相吻合。

    李信的对手是拥有百万雄师的楚国,这个称号足以彰显楚国的军事实力。

    而李信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,他是雄心勃勃的始皇帝为了培养接班人、平衡势力而选拔出的少壮派佼佼者。

    秦王对李信的信任并非因为队员们的出现,早在他们到来之前,秦王就对李信寄予了厚望。

    只是在这场战斗中,如果没有队员们的干预,秦王可能会选择王翦出战。

    毕竟,拿下楚国对于统一六国至关重要,容不得半点闪失,再加上李信年轻,缺乏王翦那样的经验。

    但在朱庆阳的安排下,一切与历史相符,李信成为了这场战役的主帅,率领二十万秦军攻打楚国。

    秦王坚信,李信出马,必定旗开得胜。

    一方面,这是仙人所选,天命所归;另一方面,李信本身实力强大,在北击燕国的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,凭借骑兵的高机动性,追击燕王、燕太子,迫使其献上太子丹的头颅,从而声名鹊起。

    秦王觉得这场战争占据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胜券在握。因此,他这几日一直在大殿中筹划着下一步吞并齐国的计划。

    然而,秦王对李信寄予厚望,李信也踌躇满志,他率领二十万秦军,一心想要建立不朽的功勋。

    但楚国并非无人,老将项燕让这位年轻将领领略到了战争的残酷。

    李信、蒙恬率领的二十万秦军挥兵南下,鉴于秦楚边境多为平原,无险可守,李信断定楚军必会集中兵力,在汝河两岸利用河流地形来阻击秦军。

    因此,二十万秦军兵分两路。

    一路由蒙恬率领,沿汝河两岸前进,正面进攻楚军;另一路由李信亲自率领,从汝河以南经过舞阳、平舆、新蔡,迂回楚军左侧翼,与蒙恬军会师。

    采取两翼钳形攻势,包围楚军并歼灭之。

    可惜李信太过年轻,没想到老谋深算的项燕并没有按照秦军的思路行事。

    远征的秦军在汝河两岸扑了个空,这让李信心中疑惑不解。

    但事已至此,他只能继续率军南下。

    在项燕的带领下,楚军主力并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,而是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从四面八方汇聚的情报,在秦军主力附近游走,等待破敌的时机。

    最后,在李信万万没想到的时候,楚军发起了总攻。这一仗打了三天三夜不息,当李信排除万难赶到城父时……

    早已蓄势待发的楚军主力已经大破秦军大营,连斩七位仅次于将军的校尉。

    李信本人也只能在蒙恬的接应下,狼狈地带领残兵逃回秦国。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